議員提案-一般提案
- 議案屆次別
- 第3屆 第2次 臨時會
- 類別
- 教育
- 案號
- 20
- 提案性質
- 議員提案-一般提案
- 來文日期
- 來文字號
- 提案單位/人
- 蔡筱薇、沈震東
- 連署人
- 李宗翰、沈家鳳、陳秋宏
- 案由
- 請市府評估小西門城遷回「小西門里」之可行性。
- 說明
一、「小西門里」由原小西里及仙草里整編而成。由於小西門遺址位於本區,故以「小西門里」為其新里名。台南為文化古都,而小西門城儼然成為「小西門里」的重要象徵。
二、故當地民眾提議,將小西門城遷回「小西門里」,重現歷史意義。藉以活絡當地觀光,吸引遊客造訪。建請市府評估小西門城遷回「小西門里」之可行性。
- 辦法
- 如案由。
- 提案附件
- 一讀日期
- 2019/02/14
- 一讀審議結果
- 委員會審查日期
- 2019/02/22
- 審查意見
- 函送市府研辦。
- 審查結果附件
- 大會決議日期
- 2019/03/07
- 大會決議
- 照審查意見通過。
- 大會決議附件
- 發文日期
- 2019/03/08
- 發文字號
- 南議教育字第 1080002029號
- 執行情形
本案經臺南市政府以108.4.19府文資處字第1080342598號函復本會: 本府就「請市府評估小西門城遷回「小西里」之可行性」、「建議市府恢復小西門城原狀」決議案,敬答覆如下: 1.臺灣府城於1725年(雍正3年)由臺灣縣知縣周鍾瑄創建木柵城,設四大門三小門,並於1733年(雍正11年)於木柵周邊環植莿竹。1736年(乾隆元年)將七門改以石材興建,1740年(乾隆5年)興建土城環繞,成為城中之城。1775年(乾隆40年)由蔣元樞追加興建小西門,使臺灣府城具有八座城門之規模;1788年(乾隆53年)改建臺灣府城為土城,異地興建大、小西門。 2.1968年報載時任成大校長羅雲平於1969年爭取後,由成功大學將其遷建至光復校區現址,惟遷移期間並未進行詳細測繪與構件編碼等作業,肇致現況已與原樣迥異且考證困難。 3.小西門城樓(靖波門)遷建現址迄今已50年,期間成功大學投入相當經費進行相關環境改造、解說系統建置與兩側城垣(直轄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)之補強…等;現況已與校園景觀融合成為該區著名景點之一,亦是近50年來成功大學師生之共同記憶。 4.鑒於城樓構造與兩側古蹟城垣已共構結合,且磚體現況亦多呈風化現象(部分已以混凝土接著),倘進行解體搬遷作業,除有損及城垣古蹟本體之虞、大大提高施工難度與遷建經費外,對磚體損耗程度亦相當可觀,整體原材料保存效益將大幅受限;另本案經提108年度第2次「臺南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」研議後,其決議亦建議維持現狀為較妥適。 5.綜合上述,經評估其歷史意義、施工技術與遷移效益後,建議保持現狀係為較適宜之選項。
一、108年4月19日府文資處字第1080342598號函復。 二、本案經提108年度第2次「臺南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」研議後,其決議建議維持現狀較為妥適。
- 回覆附件